close

「黑暗騎士:黎明升起」--有著零星缺憾的史詩完結

 45c18fa2a77166c258cf8a4f10b6f4d4  

 

四 年前的黑暗騎士造就了另一種漫畫英雄改編電影的新格局,縝密的角色描寫,寫實的道德拉鋸戰,藝術般工匠的決心,黑暗騎士成為蝙蝠俠系列中獨樹一格的史詩風 格的作品。希斯萊傑更是竭盡所能地演出小丑極端的風格,直到我進電影院觀賞「黑暗騎士:黎明升起」,小丑充滿心機的尖銳笑聲,還猶存於耳。

 

「黑暗騎士:黎明升起」不負眾望的,成為盛夏戲院最高潮的娛樂電影,到電影散場時更是聽到些許的掌聲。但我不禁有些悵然,部分的原因來自於這樣洪偉的史詩就此劃下句點,另一些原因則是在這洪偉的史詩尾聲之作中,我察覺到了一些克里斯多福諾蘭導演失手的地方。

 

劇本與角色:

 

「黑暗騎士:黎明升起」背負了三部曲史詩結尾的重責大任,克里斯多福諾蘭想必也想要企圖營造格局更勝前作的劇情。克里斯多福諾蘭大舉增加了眾多角色,試圖拉大劇情可以探討跟發展的規模。

 

可惜這次黎明升起導演顯得有些亂了手腳。

 

在 前作「黑暗騎士」中劇情有著順理成章且一氣呵成的完整感,因為劇情主要重心是圍繞著「小丑」和「檢察官:哈維丹特」這兩個角色在做最主要的發展,小丑的 「深不可測」跟哈維丹特對於正義的執著兩者激盪出精彩的火花,最後再接續哈維丹特因為仇恨而從潔白的騎士形象墮落至罪惡深淵的主題,相當完整的交待出道德 與正義之間拉聚戰的主要骨幹。

 

而「黑暗騎士:黎明升起」的劇本中,角色的比重有點不太平衡,甚至是有點跳 躍性的思維在交代角色描寫,彷彿是編劇撰寫劇本的途中,又忽然想到有些角色戲分不夠多,又把劇本翻回到前幾頁加個幾筆,因而少了「黑暗騎士」那種一氣呵成 的順暢感。像過去電影中的靈魂人物:高登局長也沒有像黑暗騎士一樣活躍,甚至他的僑斷是斷斷續續的。

 

在 「黑暗騎士:黎明升起」中增加了貓女這個角色。安海瑟威的演技生動的詮釋了貓女的性格,然而編劇上卻沒有讓她得到更明朗的定位。雖然導演想要表現出貓女亦 敵亦友的性格,但較缺乏了貓女必須如此的強烈動機。甚至當貓女陷害蝙蝠俠掉落到反派的圈套時,那部分也讓人顯得有些摸不著頭緒,即使安海瑟威演出了掙扎而 後悔的神情,但也難以構築動機的說服性。

 

這次作品中最大的反派:「班恩(Bane)」,在電影花絮的介紹 中描寫到他是一位「力量」與「智慧」兼具的恐怖分子,這讓我心中產生了小丑加上更具執行力的強大形象。然而實際上班恩有著規劃大規模恐怖行動的手腕能力, 但他少了像小丑那樣難以捉模的行為模式,他是直接開誠佈公的將巨大的毀滅場面展現於大眾面前,這樣直接而蠻橫的武力模式與小丑心思縝密而狡詐的暗中行動比 起來,少了那種難以預期而心驚膽戰的意外性,班恩的確有驚人的「力量」,但沒有那種詳而周延操縱人心的「智慧」。

 

蝙 蝠俠除了在「蝙蝠俠:開戰時刻」中有較多的交待與描寫之外,往後的兩部作品都部分的重心都放在反派角色與平民配角的描寫上,我想在克里斯夫諾蘭導演版本的 蝙蝠俠中心精神,就是即使是平民百姓也有落實正義的力量,同樣的百姓也與蝙蝠俠一樣必須面對道德與人性的拉鋸,蝙蝠俠只是扮演適時出現協助的角色。在「黑 暗騎士:黎明升起」中導演安排了蝙蝠俠被拘禁的危機,導致高譚市所有的居民必須臣服於班恩等人的占領與戒嚴,在蝙蝠俠消失的期間人民必須自己努力對抗班恩 的極權。但似乎是因為電影長度的考量,這部分的僑段卻用了不太掩飾的現實政治暗示來搪塞,這點真的相當可惜。

 

以量取勝但也沒勝太多的動作戲

 

克 里斯多夫諾蘭導演擅長處理的不是動作戲,所以黑暗騎士系列的動作橋段上其實沒有像麥可被那樣嫻熟(但容易厭煩),不過在第二集其實仍看的出導演很努力的達 到了某一階段的水準。像第二集最後面蝙蝠俠衝入高樓來阻止警察誤殺人質和對付小丑的手下,這段動作戲真的為整部電影產生最精彩的高潮。徹底表現出蝙蝠俠急 中生智的優越能力。

 

雖然說到了第三集動作戲橋段有明顯增加的跡象,但坦白講,每一段動作戲真的不及先前我提到的第二集後面的那段動作戲。我個人認為這跟反派的設定有關。

第二集的小丑算是一種很有謀略的策劃者,他可以居於幕後並派遣手下來策動他想要引起的恐慌,所以蝙蝠俠必須在出奇不意的境況下跟敵人搏鬥,蝙蝠俠與小丑交手的時間其實不多。

 

班恩這個反派在剛開始劫機的僑段,導演成功的營造出班恩是個有野心又深具謀略的反派。然後這樣的期待越到後面越消然。班恩看來是依靠人海戰術來策動恐怖行動。導演似乎想要營造班恩直接而不掩飾的威嚴,但這樣的鋪陳卻沒有小丑來的縝密,所以看起來說服力有些薄弱。

 

 

另 外一個讓我覺得班恩魄力沒有說服力的原因,在於他的「號召力」也沒有說服力。在第二集小丑成功地挑撥了蝙蝠俠與警察和人民間的情感,所以成功地讓蝙蝠俠成 為眾矢之的,順理成章地讓蝙蝠俠扛下殺害哈維丹特的罪責。班恩似乎是想要走先前共產主義仇視資本主義的路線,但如果是這樣,劇情一開始就應該要開始鋪陳一 些人民對於政府不信任的跡象,也沒有營造貧民對於資本家仇視的場面,結果一直到了劇情發展到中間班恩才用大聲公宣揚自己的理念,然後到後面警察用一句「因 為哈維丹特法案而所有的囚犯不得假釋」想要來交待班恩號召的合理性,結果直到囚犯被解放之後,我也感受不到城市中人民對仇視政府的氛圍。

 

班恩策動恐怖行動的風格是直接而不掩飾的,但除了沒有充分的劇情鋪陳之外,他與蝙蝠俠的對手戲也沒有表現出懾人的力量,甚至是到最後的決戰也沒有當初黑暗騎士後面大廈的那段來的令人屏息。

 

只能說,班恩在劇本中的地位可能沒有被定位的很明確。

 

 

但,它仍是可以留名青史的作品.......

雖 然黑暗騎士:黎明昇起有些我難以忽略的缺失,但作為電影他仍是一部可觀的史詩作品。至少在今年的盛夏中,它可以作為最具娛樂性的作品。導演恢弘的野心讓這 部電影的格局更為廣闊。或許為了顧及更為廣闊的劇情,導演可能在劇本上一些小地方亂了手腳,不過至少不會讓人覺得後悔買了電影票進去看,因為跟暑期同檔的 電影比起來,他的藝術性跟娛樂性還是佔有壓倒性的勝利。

 

之所以克理斯多夫諾蘭導演會失手,是因為黑暗騎士 跟其他三部曲的電影比起來並不是一開始就是連續而完整的架構。魔戒擺明的就是要花三部電影的長度才能說完的故事,所以三集之間都有一個完整且可承接的結 局。駭客任務的二跟三採取背對背拍攝,所以之間也沒有太過於明顯的斷裂。蝙蝠俠:開戰時刻看起來還是有點試水溫的感覺,所已到了第二集才真正達到頂峰,而 這樣的頂峰也造成第三集的壓力,為了跨越這個壓力而失足的機會是蠻高的。

 

當諾蘭的蝙蝠俠結束之後

 

諾 蘭的蝙蝠俠在英雄類型的電影立下了一種里程碑,也促使其他英雄電影的導演重新思考故事創作的方向,對於英雄內心世界作更多的刻劃。英雄之所以想要成為英 雄,也是因為他跟一般人一樣渴望能有正義維持他所擁有的一切,他們也有可能曾經受到跟常人一樣的傷害,甚至不少英雄就是受到了不義事件的創傷所以才成為英 雄。以往的電影容易將英雄所抱持的正義理念單純的娛樂化,復仇者聯盟更是顯的光鮮亮麗。

 

克里斯多夫諾蘭用 自己劇情片的長才,意外的開拓出另一種形式英雄電影的敘事方式。我一直相信電影這樣的娛樂會很深遠地影響一個國家看待文化的方式,尤其是像闡述英雄類型的 電影,英雄電影很容易影響一大群人面對周遭社會的態度。至少諾蘭並沒有輕忽這一點,所以他的蝙蝠俠血肉才如此豐富。

 

克里斯多夫諾蘭的蝙蝠俠結束了,但他的理念沒有結束。黑暗騎士已經化成某種精神,將深遠地影響後來英雄電影敘事的方式。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安西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